個人資料
個人簡歷
研究領域
任教科目
研究發表 (Google Scholar Profile)
具審查機制期刊論文
江大樹、詹弘廷、張力亞、李希昌、梁鎧麟(2020)。建置社區型巷弄長照站的培力與治理策略:水沙連區域的行動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4:2,143-182。(TSSCI,12月)。
張力亞、陳皆儒、鍾俊傑(2020)。大學培力社區防災自主能力的行動研究:以社參式課程為例。長庚科技學刊,33,1-16。
張力亞、戴榮賦、黃資媛(2019)。大學與地方社群的協力合作策略與挑戰:以埔里空污減量為例。中國行政評論,25:2,頁32-57。
張力亞(2019)。臺灣學習型城市的實踐經驗與省思:以南投縣為例。發展與前瞻學報,第23期,頁47-72。
張力亞、江大樹(2016)。生態城鎮轉型與社會企業:社群創新網絡觀點。國家與社會,18,159-200(具審查制度,6月)。
廖嘉展、江大樹、張力亞(2016)。從社區營造到社群營造–以埔里生態城鎮的營造為例,臺灣文獻,67:3,頁83-122(具審查制度,月)。
江大樹、張力亞(2014)。永續社區治理能力指標體系之建構。臺灣民主季刊,11:4,頁37-83。(TSSCI,12月)。
江大樹、張力亞、梁鎧麟(2014)。深耕地方災害防救網絡治理能力:協力與培力策略分析。民主與治理,1:1,頁1-29。(具審查制度,2月)。
張力亞(2013)地方型社會企業運作策略與實踐效益分析: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為例。公共事務評論,14:1,頁63-85。(具審查制度,6月)
張力亞、廖嘉展(2012)。非營利組織邁向社會企業的經驗與課題分析: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為例。國家與社會,13,頁113-156。(具審查制度,4月)。
江大樹、張力亞(2012)。社區營造、政策類型與治理網絡之建構。政策與人力管理,3:2,頁1-42。(具審查制度)
廖嘉展、張力亞(2012)。揉轉效應: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邁向社會企業的經驗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國際災後重建與民族聚落發展研究專刊,for-coming(CSSCI)。(具審查制度)
廖俊松、張力亞(2010)。臺灣地方治理的理想與實踐:英國經驗的借鏡。公共事務評論,11:2,頁13-46。(具審查制度,12月)
張瓊玲、張力亞(2010)。行政院組織調整的評析─政治社會系絡觀點。中國行政,82,頁:81-111。(具審查制度,8月)
江大樹、張力亞(2009)。縣市長的領導力與地方治理:一個標竿學習的實證研究。臺灣民主季刊,6:2,頁61-125(TSSCI,?月)
張力亞(2009)。市民環境主義的社區實踐:以台南市金華社區為例。第三部門學刊,11,頁63-95。(具審查制度)
張力亞(2008)。都會治理的問題與策略性方案之研究:以北臺區域合作為例。地方與區域治理電子期刊,2,頁1-21。(具審查制度)
江大樹、張力亞(2008)。社區營造中組織信任的機制建構:以桃米生態村為例。東吳政治學報,26:1,頁:87-142。(TSSCI)。(具審查制度)
張力亞、江大樹(2006)。社區營造輔導團隊『社區培力策略』之辯證分析: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參與桃米生態村為例。第三部門學刊,6,頁67~105。(具審查制度)
張瓊玲、張力亞(2005)。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管理及運作過程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為例。華岡社科學報,19,頁31-59。(具審查制度)
其他期刊論文
張力亞(2020)。從日本COC、COC+經驗省思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在地方創生的作為。T&D飛訊,272,頁1-22。
江大樹、張力亞(2019)。地方創生、社群協力與大學社會責任:暨大營造「水沙連大學城」的續階行動。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20:3,頁56-55。
張力亞(2019)。地方創生漫漫長路,關鍵在於基層地方政府的培力與協力。新社會政策雙月刊,61,頁25-29。(2019.02)
張力亞(2018)。社會設計的行動與未來:臺灣地方創生制度性操作模式建議。新社會政策雙月刊,55,頁22-27。(2018.02)
江大樹、陳文學、張力亞(2016.09)。協力治理:暨大人社中心行動研究。中國地方自治,69:9(特刊),頁227-250。
江大樹、容邵武、陳文學、張力亞、蔡嘉信(2015.09)。邁向水沙連大學城:埔里的社區深耕與暨大人社中心的行動研究。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6:4,頁4-22。
江大樹、張力亞(2014.12)。宜居城鎮的轉型與環境治理策略-埔里經驗初探。兩岸基層選舉與地方治理研究通訊,2:1,頁1-12。
http://www.tfd.org.tw/opencms/chinese/publication/newsletter/
江大樹、陳文學、張力亞(2014.6)。大學引導型的地方協力治理:埔里宜居城鎮轉型案例分析。研習論壇月刊,162,頁14-29。
http://elearning.rad.gov.tw/fet/home/viewarticle/15253117
江大樹、張力亞(2011)。生態社區的理念、政策與行動案例。研習論壇月刊,122,頁41-52。
張力亞(2010)。行政院組織改造的契機與結果:政治社會環境系絡觀點,府際關係研究通訊,9,頁5-8。
http://research.ncnu.edu.tw/proj5/newsletter/new/0902-張力亞.pdf(2010.3.18)
江大樹,張力亞(2009)。桃米生態村的社區產業營造經驗。品牌商圈季刊,3,頁18-19。
廖嘉展、張力亞(2009)。在地長期培力對於災後重建的反省與對話: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培力桃米生態村為例。府際關係研究通訊,7,頁8-14。
http://gov.soc.ntu.edu.tw/cms/resource/2_3.pdf(2008.12.22)
孫同文、張力亞(2008)。台灣地方制度變遷下的地方發展趨勢:創能型治理觀點。研習論壇月刊,91,頁15-27。
江大樹、張力亞(2008)。社區營造、政策類型與治理網絡之建構:六星計畫的比較分析。府際關係研究通訊,4,頁4-9。
http://research.ncnu.edu.tw/proj5/3_5_newsletter/Newsletter_Vol.04.html
江大樹、張力亞(2008)。地方分權化的政策類型觀點。府際關係研究通訊,1,頁13-15。
http://research.ncnu.edu.tw/proj5/3_5_newsletter/Vol.01/NewsLetter_Vol.01.html
合著書籍
廖嘉展、江大樹、顏新珠、張力亞(2016)。《新故鄉之路》,中國社科院(,月)。
張力亞(2020)。我的社區觀察與設計。收錄於夏長維、洪嘉穗編輯《公民與社會: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第一章,台南:南一出版社。
張力亞(2019)。從生態村到地方創生-埔里的轉型治理模式。收錄於何貞青主編《跨越共和:921地震20週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44-157。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
張力亞(2019)。探索政府與公民團體協力治理新路徑:以南投縣學習型城市計畫為例。收錄於吳品賢主編《2017韌性社會、跨域共創: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18)。屏東:屏東大學。(2019.05)
戴榮賦、黃資媛、張力亞(2019)。在地空氣品質物聯網推動經驗,新實踐與地方社會。第六章,台北:巨流出版社。[具審查制度之專書]
張力亞(2018)。臺灣鄉村社區治理的理想與實踐:桃米社區的參與式預算經驗省思,收錄於紀俊臣、邱榮舉主編《地方治理的問題與對策:理論與實務分析》第16章(頁:469-490),臺北:致知學術出版。(08.21)
江大樹、陳文學、張力亞(2018)。協力治理:暨大參與水沙連地區發展的行動經驗,收錄於紀俊臣、邱榮舉主編《地方治理的問題與對策:理論與實務分析》第13章(頁:371-400)。臺北:致知學術出版。(08.21)
江大樹、張力亞(2016)。宜居城鎮的轉型與環境治理策略:埔里案例分析,收錄於周桂田主編《永續與綠色治理新論》,臺北:韋伯文化。(臺北,9月),頁217-256。
張力亞、江大樹(2016)。基層民主治理的現狀與挑戰,收錄於王業立主編《台灣民主之反思與前瞻》,台灣民主基金會(臺北,6月),頁287-316。
張力亞(2016)。從傳統社區到生態社區的轉型:臺灣桃米生態村的社造歷程與挑戰。康曉光、馮利主編《中國第三部門觀察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3月),頁105-125。
張力亞(2015)。體驗「社區公共事務參與熱情」的學習旅程,收錄於林秀娟總編「大學3.0(上)」(2015,2月),頁197-200。
江大樹、張力亞(2014)。生態城鎮的轉型與治理:「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行動研究,收錄於蘇彩足主編《地方治理之趨勢與挑戰:臺灣經驗》,臺灣民主基金會(2014,9月),頁233-270。外審
江大樹、張力亞(2014)。從非營利組織轉型社會企業的社區總體營造實踐工程: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收錄「百年文創力第二輯」,北京大學出版社(,月),頁:。(已收錄)
張力亞、廖嘉展(2014)。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邁向社會企業的經驗與課題分析,收錄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主編《社會企業主題論文集:有溫度的經營》(第10篇),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出版(2014,4月),頁235-262。
廖嘉展、張力亞(2013)。〈振興社區地場產業的治理策略與實踐效益:以新故鄉見學園區為例〉,收錄於何豔玲主編《回歸社會:中國社會建設之路》,人民出版社(北京,10月),頁104-128。
江大樹、黃瑋菱、張力亞(2012)。〈為何台北縣改制為直轄市?議程設定觀點分析〉,收錄於林皆興主編《跨域治理暨縣市合併課題與策略》,麗文出版社(高雄市,06月),頁89-145。
廖俊松、張力亞(2012)。〈民主行政與都會公民參與:以臺中市城鄉新風貌計畫為例〉,收錄於朱光磊、趙永茂、江大樹、徐斯勤主編《府際關係新興研究議題與治理策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大陸:北京,03月),頁340-377。
廖嘉展、張力亞(2012年)。〈振興社區地場產業的治理策略與實踐效益:以新故鄉見學園區為例〉,收錄於李淑靜主編《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台北,3月),頁:469-495。
孫同文、張力亞,2010,〈台灣地方制度變遷下的地方發展趨勢:創能型治理觀點〉,收錄於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編輯《研習論壇精選第三輯:願景、治理與變革》(南投縣南投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頁101-122。
廖嘉展、張力亞,2009,〈台灣非營利組織在震後社區重建的角色與運作: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培力桃米生態村為例〉,收錄於顏新珠總編輯《走過10年,前瞻未來: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北市),頁118-141。
張力亞,2009,〈地方政府培力社區的課題與變革省思:以南投縣政府社造政策為例〉,收錄於蔡淑梨教授主持《臺北縣文化指標系統建置及96年統計報告研究計畫》專家論述篇(臺北縣:板橋),頁-。
江大樹、張力亞,2009,「非營利組織參與社區營造之角色與策略:以『桃米生態村』為例」,收錄於余遜達、趙永茂主編,《參與式地方治理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大陸:浙江),頁246-270。
研討會論文
張力亞(2019)。從生態村到地方創生:埔里的轉型治理模式。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主辦「跨越共和921地震20週年國際研討會」(2019.09.20,南投埔里)。
張力亞、陳皆儒(2019)。誰的賦權?大學協力社區自主防災能力增能的實作經驗省思。新作坊主辦「新實踐暨台日聯盟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研究國際研討會」。(2019.09.05,台北)
林妙容、張力亞(2019)。鄉村教育中兒童心理成長之陪伴學習:以「知心挑米夫」的社會實驗為例。新作坊主辦「新實踐暨台日聯盟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研究國際研討會」。(2019.09.05,台北)
江大樹、楊武勳、張力亞(2019)。台日地方創生與大學社會責任政策方案比較。新作坊主辦「新實踐暨台日聯盟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研究國際研討會」。(2019.09.05,台北)
張力亞(2018)。大學協力地方社群實踐綠活城鎮願景之治理策略:以南投縣學習型城市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主辦「2018 USR X CSR大學社會責任與企業社會責任研討會」。(2018.5.10,臺北文山)
陳皆儒、張力亞(2018)。水沙連區域水環境與社會人文生態系統研究與社會設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主辦「2018大學之社會責任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4.28,南投埔里)
林妙容、張力亞(2018)。從社會影響力初探「知心挑米夫」的社會實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主辦「2018大學之社會責任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4.28,南投埔里)
張力亞(2018)。基層社群組織協力治理的操作機制與挑戰。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公共行政學術新生代」論文發表會。(2018.03.23,臺北三峽)
張力亞(2017)。臺灣低碳城鎮的生活實踐回顧與前瞻。中央研究院社會所主辦「減碳社會轉型的社會科學研究回顧與展望」工作坊。(2017.11.10,臺北南港)。
張力亞(2017)。探索政府與公民團體協力治理新路徑:以南投縣學習型城市計畫為例。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主辦「2017第十三屆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屏東屏東市,2107.10.27)。
張力亞(2017)。在地空氣品質誰來關懷、行動?:暨大與埔里PM2.5空污減量自救會的協力經驗。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主辦「2017年非營利部門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2017.01.06,桃園中壢)。
張力亞(2016)。臺灣鄉村社區治理的理想與實踐。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家研究中心、中國地方自治學會主辦「客家發展與臺灣研究,地方治理的過去、現在、未來—臺灣經驗的分析」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2016.09.24)。
江大樹、陳文學、張力亞(2016)。大學協力地方治理:暨大人社中心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家研究中心、中國地方自治學會主辦「客家發展與臺灣研究,地方治理的過去、現在、未來—臺灣經驗的分析」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2016.09.24)。
張力亞(2016)。反造城鎮環境治理結構:來自埔里的行動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市政暨環境規劃學系主辦「2016年第八屆都市與農村經營研討會」(2016.06.11,臺北)。
J.W. Lin, Milan T.W. Sun(孫同文), T.S. Chiang(江大樹), H. Shiu(徐皓), L.Y. Chang(張力亞), K.F. Chen(陳谷汎), Y.P. Tsai(蔡勇斌) (2016,March). A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AOMI ECOLOGICAL COMMUNITY. Paper present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novation 2016, Guang zhou, China.
張力亞(2016)。面對隱形環境殺手:埔里的公共治理行動經驗觀察。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與日本「京都景觀論壇」合辦「公私協力、公共參與與地方治理」國際研討會(2016.3.1-4.3,日本京都)。
張力亞、江大樹(2015)。城鎮社群跨域治理的創新與實踐:埔里環境營造運動案例分析。國立中興大學法學院、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主辦「第七屆公共治理學術研討會及『城市發展、公共服務、區域治理』論壇」。(2015.12.4-5,臺中)
張力亞、方韻喬(2015)。永續社區治理能力指標體系建構與應用挑戰課題:以桃米社區為例。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辦「兩岸農村發展研究研討會」(2015.11.22-23,臺北)。
江大樹、張力亞、蔡勇斌、陳谷汎、陳皆儒、張燕宗、林展緯、徐顥(2015)。社區環境治理培力行動研究:桃米生態村的兩個案例省思。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辦公室主辦「大學與社區:夥伴關係的新典範」研討會。(2015.11.12-13,臺北)
張力亞、江大樹(2015)。城鎮社群跨域治理的創新與實踐:埔里環境營造運動案例分析。台灣政治學會主辦2015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民主與治理的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2015.11.14-15,金門)
江大樹、張力亞(2015)。社會企業與社群創新網絡: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行動研究。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承辦「社會企業的全球思維與在地深耕學術研討會」(2015.11.19,桃園)。
張力亞、江大樹(2015)。從社群跨域治理談社區的轉型:以埔里環境營造運動為例,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主辦「2015第四屆台滬公共管理論壇」(2015.6.13,南投:埔里)。
張力亞、江大樹(2015)。基層民主治理的現狀與挑戰,發表於台灣民主基金會主辦「台灣民主之反思與前瞻工作坊」(2015.5.30)。
江大樹、張力亞(2014)。宜居城鎮的轉型與環境治理策略:埔里案例分析,發表於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辦「氣候變遷與風險治理研討會」(2014.12.20,台北:臺灣大學)。
江大樹、陳文學、張力亞,2014,大學引導型的地方協力治理:埔里宜居城鎮轉型案例分析,發表於暨南大學人文學院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主辦「第一屆水沙連學研討會」(2014.6.20,南投:埔里)。
陳文學、張力亞,2014,行動研究在公共行政的應用,發表於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主辦「2014年TASPAA政府治理與公民行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5.24-25,新北:淡水)。
江大樹、陳文學、張力亞,2014,大學引導型的地方協力治理:埔里宜居城鎮轉型案例分析,發表於天津南開大學主辦「兩岸四地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2014.5.17-18,大陸:天津)。
江大樹、張力亞、陳文學、龔靖怡,2014,實踐地方治理的行動設計與運作省思:以埔里研究會為例,發表於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辦「第九屆海峽兩岸組織行為與人才開發」學術研討會(2014.3.14-15,臺南)。
張力亞,2013,「建構臺灣永續社區治理能力的制度設計研究」,發表於行政院地方行政研習中心主辦「地方治理之績效管理」研究成果發表會(2013.11.15,南投:中興新村)。
張力亞,2013,「邁向生態城鎮的創新治理:以『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為例」,發表於江蘇華益社會組織評估中心、俏樂一族『老年人文化交流中心』主辦「2012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2013.08.30-31,大陸南京)。
江大樹、張力亞,2013,「生態城鎮的轉型與治理:「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行動研究,發表於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臺灣公共治理研究中心、臺灣政治學會「地方治理之趨勢與挑戰:臺灣經驗」會議論文集,(2013.07.05,台北)。
江大樹、張力亞,2012,「環境治理的在地行動策略:永續社區治理能力指標建構與應用」,發表於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主辦「2012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2012.12.07-09,台北)。
江大樹、許耿名、張力亞、曾士瑋,2012,「我國城市國際競爭力指標體系模組化之探析」,發表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2012.11.24,台北)。
張力亞、廖嘉展,2012,「社造型社會企業的運作策略與實踐效益分析: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為例」,發表於中華組織發展協會主辦「2012兩岸三地社會企業學術暨實務研討會」,(2012.10,03-04:台北)。
張力亞,2012,「進出課堂與田野之間的學習—「非營利組織及社區參與」課程」,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水發連行動辦公室主辦「暨南大學社參課程經驗發表與研討會」,(2012.09.28,南投埔里)。
張力亞、廖嘉展,2012,「從非營利組織邁向社會企業的轉型經驗與後續課題分析」,發表於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主辦「2012『書寫台灣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發展史』研討會」,(2012.09.22,台北:木柵)。
江大樹、張力亞、梁鎧麟,2011,〈深耕地方災害防救治理網絡:協力與培力策略分析〉,發表於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辦第五屆「地方政府與公共管理-民主治理與公民參與」學術研討會,(2011.12.09,新竹:香山)。
江大樹、張力亞、梁鎧麟,2011,〈深耕鄉(鎮、市)公所災害防救治理能力:培力與協力策略分析〉,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主辦「非傳統安全與區域治理」學術研討會,(2011.10.28,南投:埔里)。
廖嘉展、張力亞,2011,〈振興社區地場產業的理念與治理策略:以新故鄉見學園區為例〉,發表於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與廣州中山大學合作舉辦兩岸「社區工作的理論與實務」研討會,(2011.08.18,大陸廣州)。
張力亞,2011,〈永續生態社區指標體系建構與行動策略:初探性研究〉,發表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主辦「2011年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國際研討會,(2011.05.27-29,臺北市)。
江大樹、張力亞,2011,〈生態社區跨部門協力治理策略分析:金華與桃米兩個案例比較〉,發表於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建國百年的公共管理思潮:趨勢與挑戰」學術研討會,(2011.05.11)。
廖俊松、張力亞,2010,〈民主行政與都會公民參與:以臺中市城鄉新風貌計畫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大陸研究中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天津南開大學主辦「府際關係的新興議題與治理策略」學術研討會,(2010.11.12-13,臺北市)。
廖俊松、張力亞,2010,〈臺灣地方治理的理想與實踐:英國經驗的借鏡〉,內政部民政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主辦「地方自治60週年」學術研討會,(2010.10.25,臺中縣霧峰)。
史美強、孫同文、張育哲、余世昌、張力亞、梁鍇麟、黃資穎、謝百傑,2010,〈行政院組織改造後公務機關橫向聯繫及服務流程整合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年度研討會,(2010.10.05,臺北市)。
廖嘉展、江大樹、張力亞,2010,〈臺灣社區營造的價值、機制與困境〉,中華文化聯誼會、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主辦「海峽兩岸文化高峰論壇」,(2010.09.06,臺北市)。
張力亞、廖俊松,2010,〈臺灣地方治理的省思與學習:英國經驗的標竿學習〉,兩岸四地公共管理研討會理事會、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所)主辦的「2010年第六屆兩岸四地公共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08.19-20,高雄縣大樹鄉)。
張力亞、陳國興,2010,﹙縣市首長領導力分析:桃園縣長朱立倫之個案研究﹚,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辦「2010TASPAA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5.29-5.30,桃園縣龜山鄉)。
江大樹、黃瑋菱、張力亞,2010,〈為何台北縣改制為直轄市?議程設定觀點分析〉,發表於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高雄市政府公務人力發展中心主辦「組織變革創新與議題管理學術研討會」,(2010.4.30,高雄市左營區蓮潭會館)。
廖俊松、張力亞,2009,〈民主行政與都會公民參與:以臺中市城鄉新風貌計畫為例〉,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主辦「行政民主與都會永續治理」學術研討會(2009.10.24,南投縣埔里)。
廖嘉展、張力亞,2009,〈臺灣非營利組織在震後社區重建的角色與運作: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培力桃米生態村為例〉,發表於文建會主辦,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承辦「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研討會論文集(2009.9.21-23:南投縣埔里)。
廖俊松、張力亞,2009,〈區域治理的策略方案研究:以北臺區域治理為例〉,收錄於2009年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提昇公共管治能力,強化區域行政合作─兩岸四地慶祝澳門回歸十週年」研討會論文集(2009.5.15,澳門)。
江大樹、張力亞,2008,〈臺灣縣市首長領導力與地方治理的實證分析〉,收錄於2008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11.22-23,南投縣埔里鎮)。
張力亞,2008,〈公民環境主義的社區實踐:以台南市金華社區為例〉,收錄於2008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11.22-23,南投縣埔里鎮)。
江大樹、張力亞,2008,〈社區營造、政策類型與治理網絡之建構:六星計畫的比較分析〉,收錄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府際關係與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10.24-25,南投縣埔里鎮)。
張力亞,2008,〈北臺區域合作的公民參與行動空間與策略初探:社會治理觀點〉,收錄於大陸西北師範大學海峽兩岸「地方政府間競爭與合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7.1,大陸蘭州)。
張力亞,2008,〈北臺區域合作的公民參與行動空間與策略初探:社會治理觀點〉,收錄於大陸天津南開大學「地方政府合作與競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6.28,大陸天津)。
Milan Tung-Wen Sun and Li-Ya Chang and Yu-Wen Lin. (2007).“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policies: A case study of Nantou county”, Paper present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Reinventing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y”,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2007/12/8-9, Taipei).
張力亞、江大樹,2007,〈專業團隊參與社造過程中「培力策略」之辯證分析—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參與桃米生態村為例〉,收錄於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主辦「第三部門與公共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6.8,臺中市)。
張力亞,2007,〈都會跨域治理的問題類型與策略性方案建構-以大台北都會區為例〉,收錄於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辦2007年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年會暨第三屆「兩岸四地學術研討會」研討會論文集(2007.6.2,臺北市景美)。
江大樹、張力亞,2007,〈社區營造中組織信任的機制建構:以桃米生態村為例〉,收錄於2007年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暨公共事務研究中心舉辦之「第二屆全球化與行政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4.13,桃園縣蘆竹鄉)。
江大樹、張力亞,2006,〈領導力與地方治理的理論初探〉,收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主辦「地方政府、第三部門與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2006.11.4,南投縣埔里鎮)。
張力亞,2006,〈組織信任對社區營造的影響:以桃米生態村為例〉,收錄2006年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主辦「第五屆地方發展策略研討會暨公共事務與公共行政青年論壇」論文集(2006.6.8-9,宜蘭縣礁溪鄉)。
張力亞,2006,〈社區營造網絡互動關係之研究-網絡分析途徑〉,收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主辦「第十四屆新生代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006.4.29,南投縣埔里鎮)。
張力亞,2005,〈社區營造中政府、非營利組織與社區網絡治理模式之研究〉,收錄於2005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12.10-11,臺北市木柵)。
張瓊玲、張力亞,2004,〈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為例〉,收錄於2004年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系主辦「第三屆地方發展策略研討會」論文集(2004.5.15,宜蘭縣礁溪鄉)。